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中钢集团《关于恳请配合解决“10中钢债”兑付难题的函》也显示,中钢集团在抓紧实施债务重组的同时,一直努力寻求“10中钢债”解决方案,目前发改委、国资委正在紧急协调“10中钢债”解决方案,中钢集团恳请“10中钢债”投资者保持一致行动,撤销回售登记。
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,其下属一级核心子公司中钢股份在2010年发行了“10中钢债”,发行规模20亿元,存续期从2010年10月到2017年10月,2015年10月20日为付息日,并且面临投资者回售行权。
在上述恳请函中,中钢集团坦承,公司部分业务停摆,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。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,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,势必出现违约风险。中钢集团同时向投资者致歉,并恳请投资者对解决方案予以支持、理解和配合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拨打上述函件联络电话并发去采访短信,但均无人回应,同时,中钢集团新闻处工作人员也未回应记者电话和采访短信。
作为此次债券的主承销商中银证券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就“目前都有哪些机构持有中钢债,是否已提出行使回售选择权”等问题,向其发去采访提纲,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。
一、是重复投资建设导致产能过剩。近两年,我国钢管机组不仅投产数量多,而且装备水平高,尤其是无缝钢管机组有10多条线投产,其中连轧机组就有10条线。按今年6月份高产量615万吨/月推算,我国钢管实际产能已达到7400万吨。此外,迄今还有些非钢管生产企业也在建设或拟建钢管项目。这将导致近年来钢管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扩大,不仅增大了投资风险,加剧了市场竞争,也干扰了钢管价格的稳定。这是我国钢管价格之所以长期处于不合理价位的主要原因。
网络购物已越来越普及,但不少电商平台出现的怪现象,仍然让人无法理解。本期系列文章特为广大读者带来相关内容。
非卖品被电商单独销售
长久以来,线下实体店铺在面对非卖品和赠品时,通常都不进行单独销售。一旦消费者在实体店花钱买到带有“非卖品”、“赠品”、“体验装”、“试用装”字样的商品,就会对实体店进行投诉。但就目前来看,电商平台却完全不同,包括京东、苏宁、当当在内的主流电商,几乎家家都在单独销售上述种类的“非卖品”。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看,电商这样的销售方式也并不违法。
因此,消费者一旦在电商平台买到此类商品,也无需特别纠结。更为重要的是,此类商品的售价往往很便宜,比如说苏宁易购[微博],就曾把2片装的尿不湿试用装卖出0.1元的超低价,限购数量也不是只有一件,而是非常夸张的20件,可谓是性价比逆天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,只需在意保质期即可。
您好,欢迎莅临嘉华盛和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